本报讯(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王 伟) 近日,普宁华侨医院成功开展直肠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此次手术是普宁市首次独立开展消化道早癌ESD术,标志着该院消化内科内镜下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日前,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大便结肠镜异常并出血到普宁华侨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直肠距肛门8~11cm处有一不规则样肿物,病理显示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入院后腹部增强CT扫描未发现肿瘤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这种情况以前都是采取外科手术。因为外科手术需开腹、创伤大、恢复慢、花费多,患者在该院消化内科主任林昱的建议下,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病理显示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局灶恶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据了解,直肠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一项新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三级医疗单位开展此项手术,能否进行ESD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普宁华侨医院内镜医师团队能够突破重重难关成功开展手术,充分显示他们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该技术能实现病变的一次性剥离,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最大限度地保持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同时使内镜下完整切除黏膜直径大于2厘米的病变如胃肠道肿瘤(包括早期癌症)成为现实,且可以剥离既往消化内镜不能涉足的黏膜下病变。
林昱表示,大部分消化道早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消化道早癌的早期诊断率还很低。他建议消化道肿瘤高发区和消化道肿瘤家庭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均应接受消化内镜普查;如有肿瘤家族史、生活习惯不规律、或者出现上腹部疼痛、进食不适、吞咽困难、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的人群,应尽早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转载自《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