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方琼坤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健康不仅是体格健壮,而且要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因而对妇女的保健也显得更加重要。就这个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普宁华侨医院妇科主任陈益珊副主任医师。
妇科疾病是危害女性的常见疾病,作为女性,我们当然应该了解妇科常见疾病的症状有哪些,利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采取治疗。常见妇科疾病有以下几种症状:
1.白带异常:正常情况妇女有少量稀薄透明或乳白色白带。如果白带变为黄色、豆腐渣样、脓性或血性、有臭味,均为异常。
2.月经异常:正常的月经具有周期性,一般周期平均为28天,每次月经持续2-7天,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短于20天或超过40天、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月经淋漓不尽、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性交时出血均属于月经异常。
3.下腹部包块:下腹正中或两侧可扪及包块,这可能系子宫或附件疾病所致。
4.下腹部疼痛:下腹隐痛、胀痛或剧烈疼痛应该考虑某些妇科重症、急症:如卵巢囊肿蒂扭转,若停经后下腹痛可能为宫外孕或流产。
5.性交疼痛:这种情况可能为阴道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
6.外阴异常:外阴白斑、搔痒,外阴部赘生物、阴道口脱出肿物。
7.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
尽管妇科疾病临床类型呈多样化,但大部分妇科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阴道炎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正常情况下阴道菌群保持相对平衡,且阴道自身有自净功能可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有其他病原体入侵时,可导致阴道菌群平衡被破坏而引起炎症。如不经正规防治,则炎症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断刺激生殖道粘膜有可能发展为妇科恶性肿瘤。所以妇科疾病重在防治。
子宫肌瘤是妇科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长期经量增多可能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时腹部可扪及包块,子宫前壁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子宫粘膜下肌瘤一旦感染、溃烂、坏死、出血时,可有脓血性、恶臭的阴道溢液。若子宫肌瘤并发红色样变可出现下腹疼痛。
下腹部超声检查是常见、准确的辅助诊断手段。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全面考虑。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症状轻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有症状或可疑有肉瘤变者,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经宫腔镜及腹腔镜进行。目前最倡导的手术是腹腔镜或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
其实对于妇科常见疾病是防重于治。人的一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和身心特征。我们应针对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定期进行妇科常见病和恶性肿瘤普查普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妇女心理卫生,做好女性心理保健。
首先应加强妇女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当前仍有部分女性,特别是农村或年老者,认为妇科病是常见病,无大妨碍,羞于开口求医,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加重病情。所以应加强妇女健康知识教育,从思想上重视自身健康,做到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我们应尽力做好妇女各期保健。
1.青春期保健:要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卫生指导和性教育,加强营养指导及体育锻炼,使青少年懂得自爱,学会自我保健。
2.婚前保健:应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及卫生咨询保障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减少遗传病蔓延。
3.生育期和围生期保健,维护女性生殖功能的正常、保障母婴安全。
4.围绝经期保健: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内分泌改变,从而导致生理和心理的改变,且此期是妇科肿瘤的好发年龄,应每年定期做妇科检查,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安排生活。
在健康宣传教育中,加大医学知识普及,让广大女性建立自我保健知识,尤其是妇科常见病知识,从而减少疾病发生,做好妇科常见疾病防治,才能够事半功倍,也就是说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好的健康财富。(转载自《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