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 首 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专科专家
  • 科研教学
  • 护理园地
  • 健康园地
  • 院务公开
  • 医院文化
  • 人才招聘

健康园地Health Corner

  • 疾病预防
  • 用药指南
  • 运动养生
  • 饮食健康
  • 健康自测
  • 生活急救
  • 化验参考值

就诊指南Medical guide

  • 出诊流程
  • 出入院流程
  • 检查须知
  • 专家门诊时间表
  • 预约咨询
  • 医保指南
  • 常见问题答疑
  • 在线咨询
  • 科室分布
  • 地理位置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冬天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5-12-7 11:24:57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方琼坤

  “主任,快来看,这个小孩抽筋了。”近日,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来了一个刚出生20多天的新生儿,送医时穿了很多衣服,包裹得严严实实。一测体温,高达41.5摄氏度,患儿颜面发绀,双眼凝视,四肢抽动,在该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赖延忠主任医师带领下,该科医生进行积极抢救治疗,患儿很快转危为安。赖主任告诉记者,患儿得的是一种叫做婴儿捂热综合征的病,该病主要是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

  婴儿捂热综合征缘于保暖过度或捂闷过久

  据赖主任介绍,婴儿捂热综合征的病,又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蒙被综合征等。该病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患儿多数来自农村。

  由于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因此,散热也比成人快,如果捂得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此时又因包裹太多影响散热而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这时候,人体皮肤上的小血管可出现代偿性扩张,以通过皮肤蒸发也就是出汗和呼吸增快来加速散热,所以孩子会大量出汗,甚至脱水危及生命。

  降温退热、给氧补液是基本治疗措施

  当婴儿发生捂热综合征时,降温退热是治疗的基本措施。家长应该首先去除捂热的原因,撤离高温的环境,让孩子尽快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并尽快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孩子体温很高,要迅速降温。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如用冰垫、温水擦浴等,不要用发汗药,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赖主任表示,迅速给氧也是治疗的必须手段。给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和呼吸状态。如有脑水肿出现,应该采取高压氧治疗。

  另外,液体疗法也是抢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患儿高热大汗后使水液大量丢失,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必须积极补充水分,纠正酸中毒。应采用静脉补液,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

  除以上治疗措施外,对抽搐的患儿要应用抗惊厥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等药物,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注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并保证营养的供给。

  婴幼儿穿衣厚度以母亲衣着为准

  冬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不能把孩子捂得太严实,否则不利于散热。赖主任提醒,其实孩子衣物的厚度和母亲的差不多就可以了。而且,中午随着气温升高,家长应适当给孩子少穿点衣服。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孩子的厚外套。只要婴儿的两只脚是暖和的,就说明衣被的厚薄是适当的。

  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几个月到一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晚上可适当给孩子添加一床小被子。同时,室内的湿度最好保持在50%~60%.另外,不宜给孩子使用电热褥,否则电热褥持续供热,孩子散热差,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了。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最好在水里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赖主任强调,婴儿捂热综合征病死率很高,而且即使抢救存活,也很容易发生后遗症。为此,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处理,这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转载自《揭阳日报》)

返 回
上一篇:慢性胃炎成为消化科一线疾病 专家提醒,有症状者应及早到专科诊...
下一篇: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Copyright © 2015 普宁华侨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61898号
版权所有 Designed by Wanhu
------友情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招生网
普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普宁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揭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粤公网安备 44528102000103号


    |网站地图|在线咨询|交通指引|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