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奎主任带领医生查房。
呼吸内科交班现场。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李跃波 陈天辉
呼吸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然而,随着大气污染、吸烟率高企、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的日益严重,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加,呼吸疾病已成为现代人类的重要“杀手”。
在普宁华侨医院,有这么一支团队,他们每天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在呼吸内科领域不断探索前进;他们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用精湛技术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广大患者解除病患和痛楚;他们不畏艰辛,积极钻研,在科主任黄镇奎的带领下,这个团队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栓塞、肺咯血、心跳骤停等各类危重症的抢救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患者守护一片呼吸的净土,这个团队便是给予无数呼吸疾病患者以强大康复信心的呼吸内科。
硬件出彩 人才出色
普宁华侨医院呼吸内科位于普宁华侨医院综合楼4楼,病区宽敞明亮,环境优越,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担负着本地区呼吸科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教学等任务。
走进呼吸内科,先进的专科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全数字化血管造影设备(DSA)、除颤仪、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动态血压监测仪、64排CT、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及微量注射泵、无创呼吸机、高级弥散肺功能仪等高端设备,为开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彩超、肺动脉造影、支气管纤维镜技术奠定了基础,快速推动了呼吸科诊疗技术的发展。
记者发现,呼吸内科不仅有出彩的“硬件”,“软件”同样也不逊色。该科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1名,护理人员15名,所有业务骨干均曾往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有十分丰富的临床与护理工作经验和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带教、培训经验,合理的人才梯队成为科室发展的宝贵动力。
目前,该科已有多项科研成果项目获揭阳、普宁市级科技进步奖,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
精确掌握上呼吸机时间
提高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这个不怎么被我们熟悉的名词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据了解,普宁华侨医院呼吸内科近年来接诊到的慢阻肺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70%的患者为中老年人。这种逐渐损害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危害性不容忽视。
据黄镇奎介绍,慢阻肺患者发作时常常会喘不过气,呼吸道会反复感染。如任由疾病发展,呼吸功能将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呼吸衰竭如未积极有效地进行抢救,将会造成各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突发的病情时常考验着医生的应急能力及技术水平。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技术,普宁华侨医院呼吸内科的医护团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总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有效的处理,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黄镇奎表示,除了常规治疗外,呼吸机的使用时机非常重要,对救治呼吸衰竭患者很关键。呼吸机上得早、上得晚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通过临床不断探索,呼吸内科对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的时机有了精准把握,每当患者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医生便根据患者病情、全身情况等综合判断,在患者呼吸没停止之前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参数,从而大大提高了抢救呼吸衰竭的成功率。
为了减少上呼吸机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该科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从有创机械通气切换到无创机械通气,这不仅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更解决了患者的呼吸疲劳问题,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率先开展大面积肺栓塞溶栓
水平达国内先进
肺部重疾中,除了慢阻肺相对棘手外,大面积肺栓塞也极为凶险。有2/3的患者在发病1~2个小时内死亡。作为医院重点专科,普宁华侨医院呼吸内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至今已成功抢救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数十例。
前不久,普宁华侨医院呼吸内科便遇到了这样一位病情凶险的患者——54岁的陈先生。最终,在医生的竭力抢救之下,陈先生转危为安。
陈先生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伴咯血被120紧急送到普宁华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据黄镇奎介绍,当时患者呈现严重低血氧症状,血压迅速下降。医生结合血气分析及胸片检查,认为患者可能是大面积肺栓塞,随时可能死亡。
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黄镇奎告知其家属:“目前,抢救大面积肺栓塞的最佳手段就是溶栓,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患者的家属非常理智,积极予以配合。
医院当即启动绿色通道,所有相关医生进入抢救状态。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大面积肺栓塞诊断成立。
一场与生命赛跑的大抢救开始了,溶栓药物一滴一滴进入陈先生体内,渐渐地,陈先生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2周后,陈先生便康复出院了。
此外,该科去年还购置了DSA设备,成功开展了肺动脉造影及大咯血介入治疗。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咯血死亡率明显下降,目前该方法已成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大咯血的首选治疗办法。
本文照片均由 罗志雄 摄